更新时间:2025-10-16 04:02:14
凯拉·奈特莉又演了一个没人相信的女人。
这话听起来有点刻薄。但你看完这部《10号舱的女人》,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。
先交代一下情节。
女记者劳拉登上了一艘超级游艇。这不是普通的游轮,是我这种自媒体小咖这辈子都没机会上去的——每个舱室都像总统套房,晚宴上的香槟比我一个月的稿费还贵。
船主是亿万富翁理查德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安。表面上这是一次慈善航行,安想在离世前把财产捐给基金会。
劳拉的工作很简单:跟名流们觥筹交错,写出一篇歌功颂德的软文。(必须承认,这工作让我有点动心)
但第一天晚上,她为了躲避在船上当摄影师的前男友,慌不择路冲进了10号舱。在那里,她遇见了一个金发女人。短暂的照面,互相道歉,然后各自散去。
深夜。
劳拉听到尖叫声,看到有人从隔壁阳台被推下海。10号舱的阳台上,有血迹。
她报警。船上的安保团队来了。船长来了。乘客都来了。
然后所有人都告诉她:登记记录里,预订这个舱室的客人两天前就取消了行程。
10号舱是空的。没有人住过。
那个女人没存在过。
这部电影改编自露丝·韦尔2016年的畅销小说。小说在当年引起轰动,被称为“当代阿加莎·克里斯蒂作品”。电影版本找来了凯拉·奈特莉,还有盖·皮尔斯、汉娜·沃丁厄姆这些演技派。阵容很豪华。
但电影出了问题。
影片只有92分钟,但评论普遍觉得它太拖沓。这很有意思。一个半小时的电影,怎么会让人觉得慢?
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。
前半段,电影试图建立悬疑。劳拉看到了一个女人,然后这个女人消失了。没有人相信她。好,这是经典的“煤气灯效应”设定。这个故事很像对希区柯克1938年《贵妇失踪案》的现代改编。一模一样的核心:有人消失了,但周围所有人都说她从未存在。
问题在于,导演西蒙·斯通说过,他不想让观众怀疑劳拉的可靠性。他希望观众完全站在劳拉这边,相信她看到的一切。
这就形成了一个戏剧性的真空。
传统悬疑片有两种玩法:要么让观众跟主角一样迷惑(我们不知道真相);要么让观众比主角知道得更多(我们看着她走向危险)。但这部电影选择了第三条路——让观众和主角一起确信真相,然后看着其他人不相信。
这很快就变得无聊了。
因为我们知道劳拉是对的。我们看到了那个女人。我们知道有人被扔下了海。所以接下来的一个小时,就是看劳拉不停地说“我真的看到了”,然后其他人不停地说“你喝多了吧”。
循环往复。直到揭晓真相。
而真相来得很突然。
安早就死了。被理查德扔下了海。而现在船上的“安”,其实是一个叫卡丽的替身。理查德通过面部识别技术找到了安的相貌替身,让她冒充妻子,篡改遗嘱,把整个财产帝国转移到他手里。
这个设定有野心。
导演说过,这部电影的核心,是关于“父权制下对女性的随意处置——你可以丢弃她们,替换她们,然后继续前进,好像什么都没发生”。
可是。
这不就是好莱坞一直在做的事吗?老了的女演员被年轻的替代。不听话的女性被温顺的替换。甚至连这部电影本身——它把原著小说里复杂的心理描写砍掉了大半,把劳拉从一个有创伤、吃抗抑郁药、经历过入室盗窃的脆弱女性,简化成了一个普通的目击者。
电影在批判“替换女人”这件事。但它自己也在做同样的事。
这种讽刺,可能是无意的。但它确实存在。
小说里,劳拉的男友叫朱达。电影里没有这个人。小说里,劳拉因为被盗窃而丢了手机和钱包,所以向隔壁借睫毛膏——这才有了10号舱的相遇。电影里,她是为了躲前男友。
小说里,劳拉吃抗抑郁药。电影里没有。小说里她是旅行杂志记者。电影里她是严肃新闻记者。
每一个改动,都在简化她的复杂性。
凯拉·奈特莉很努力。你能看出来。她演出了劳拉的坚持、恐惧和愤怒。但剧本没有给她足够的空间。她的台词大部分时间都是“我真的看到了”和“你们必须相信我”。
盖·皮尔斯饰演反派理查德。他有那种英国绅士的优雅和冷酷。但角色写得太单薄。他就是个贪婪的丈夫,想要钱。没有更多的维度。
其他所有配角,都像是推理桌游的棋子——每个人都是某种标签角色,完美地表现出无知、轻浮或险恶,仅此而已。
电影在一艘价值1.5亿美元的真实游艇上拍摄。场景确实很美。北海的灰色天空,冰冷的海水,豪华的舱室。但美丽的背景无法掩盖剧本的贫乏。
《10号舱的女人》被拿来和《火车上的女孩》《窗边的女人》相提并论。这三部电影有一个共同点:都改编自畅销心理惊悚小说,都以女性为主角,都在影评界遭遇滑铁卢。
为什么?
因为这类小说的魅力,在于主角的内心世界。是她的焦虑、她的自我怀疑、她的创伤。文字可以让我们进入她的大脑,感受她的挣扎。但电影是外部的媒介。我们只能看到她的行为,听到她的对话。
当一部小说的核心是“我不知道我是否疯了”,而电影的开场就告诉我们“她没疯”,那故事还剩下什么?
只剩下谜题。但这个谜题本身并不复杂。一个男人想要钱,所以杀了妻子,找了个替身。这个情节放在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里可以成立,但放在2025年,你需要更多的东西。
你需要让观众关心。
有几个瞬间,电影差一点就做对了。
劳拉跳海逃生的场景。北海的水接近零度。她游向岸边,身体几乎冻僵。这个镜头很有力量。因为这是真实的威胁,不是心理上的、抽象的。
卡丽这个角色,那个被雇来冒充安的女人。她本来不知道会涉及谋杀。她只是需要钱。她有个女儿。电影花了大概五分钟在她身上。但如果给她更多时间,如果让我们真正理解她为什么接受这份工作,她的内心挣扎,她和劳拉之间的关系会更复杂。
这个故事,本可以讲两个被困在男人游戏里的女人如何联手。
但电影没有时间给她们。
因为它要赶着揭晓真相,赶着制造动作场面,赶着在92分钟里讲完一切。
好的悬疑片懂得等待。
《后窗》里,詹姆斯·斯图尔特在轮椅上坐了两个小时。《贵妇失踪案》里,火车上的乘客们一个个接受询问。希区柯克懂得,悬疑不是关于答案,是关于问题。是关于那个悬而未决的时刻。
《10号舱的女人》害怕等待。
它害怕观众会不相信劳拉,所以一开始就站在她这边。它害怕观众会觉得无聊,所以不停地推进情节。它害怕观众会看不懂,所以把一切都解释得清清楚楚。
它像一艘航向正确但动力不足的船。你知道它要去哪里,你甚至赞同它的目的地,但过程太过平淡。
以至于当它终于抵达时,你早已昏昏欲睡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戏里戏外说《阵地》
下一篇:一坨